孔子学琴的故事启示(孔子学琴说明了什么道理)
孔子画像
春秋时期,孔子曾向鲁国的宫廷乐师——师襄子学习弹琴的技艺,他总是反复弹奏最初学会的那首乐曲。
某一天,师襄子对孔子说:“先生可以学习新曲子了。”
孔子说:“我虽然学会了这首乐曲,但还不能熟练掌握其节奏。”
于是就坚持练习。
过了几天,师襄子又来劝说:“先生可以学习新曲子了。”
孔子回答说:“我现在已经熟练掌握这首乐曲的节奏了,但还没有领会乐曲的含义。”
孔子仍然坚持反复演奏。
又过了几天,师襄子说:“先生可以学习新曲子了。”
孔子说:“我已经可以领会乐曲的含义了,也清楚乐曲描写的人物,但是还不清楚人物属于哪个类型的。”
于是继续反复弹奏这首乐曲。
又过了一段时间,孔子找到师襄子说:“远远望去,天高地远,庄严而雄伟,必定要出现与之相衬的乐曲。有人默然沉思,怀着忧伤惆怅的心情统治天下,使诸侯纷纷赶来朝拜,这人不就是周文王姬昌吗?”
师襄子起身施礼说:“太好了!这正是我描述周文王姬昌的乐曲。”
孔子能通过描写周文王的乐曲,感知周文王的为人,令师襄子大为惊叹。
师襄子问:“敢问先生是如何知道,我创作的这首乐曲是描写周文王的呢?”
孔子回答说:“是啊!仁义的人喜欢高大、壮美;温和的人喜欢细微、巧妙;聪明的人喜欢跳跃、起伏;感性的人喜欢好事成双,因此,我感知到,这首乐曲是描写周文王的。”
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。涉及到的言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阅读前请查看【免责声明】发布者:方应,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本文链接:https://m.sxhanhai.com/tougao/83840.html